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首页>>新闻资讯>>行业动态

水肥一体化提单产 | 西北绿洲灌区葡萄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

日期:2025-07-04 09:22:25

一、技术概述

西北绿洲灌区葡萄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是根据优质葡萄生长发育的需求,对西北地区葡萄园水分和养分进行综合调控和一体化管理的技术模式,主要是将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通过灌溉系统将其输送至葡萄根部,同时进行灌溉和施肥,适时、适量地满足葡萄不同生育期对养分和水分的需求,并通过以水促肥、以肥调水,实现水肥耦合,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省工、高效、环保等优点。

二、整地、定植与管道铺设

(一)整地

栽植前进行土地平整,使地势整体坡度<3‰。

(二)定植

选择无病虫害、不带病毒的健康苗木,处理后按照株距在定植沟内挖深度30厘米左右、直径30厘米左右的定植穴,将苗木根系舒展于定植穴底部,使苗木与地面呈45°倾斜,方向保持一致,填土压实。嫁接苗定植时嫁接口离地面5厘米左右;自根苗茎基部隐芽(1~2个芽)埋入土中。营养钵苗定植穴略大于营养钵,去除营养钵后带土栽入定植株穴中,填土压实。定植后12小时内浇透水。苗木完成定植后每5~7天滴水一次,滴水量30~40米³/亩。

(三)管道铺设

干、支管等输配水管道宜沿地势较高位置布置,支管宜垂直于作物种植行布置,毛管宜顺种植行布置滴灌带。建议每沟铺设滴灌带3条,立柱一侧1根,距树体20厘米;另一侧2根,第一根距树体20厘米,第二根距树体40厘米,使用同规格的滴灌带。选用单翼迷宫式滴灌带,滴孔间距20~30厘米,滴头流量2.6~3升/时,滴灌带末端承受压力大于0.18兆帕。

(四)栽植密度

可根据栽培模式及当地气候等条件,调整株行距。一般株距为0.6~1.5米,行距为3~4米,栽植密度为140~270株/亩。

三、水肥管理

施肥结合灌水进行,实施水肥一体化管理。萌芽期、花期、果实膨大期保证充足的水分,成熟期应控制灌水量,防治裂果,灌水量可根据土壤、气候条件进行调整。根据树龄、产量、质量目标及各生育期需肥种类和需肥量进行施肥。前期根据树体发芽情况适当施用氮肥,花后到转色期以磷、钾肥为主,转色期后以钾肥为主。坐果后、采收前补充钙肥,详见滴灌葡萄园水肥运筹表。

四、化学调控

(一)定植前苗木处理

苗木在清水中浸泡12小时后,剪除霉变须根,将主根短剪至10厘米左右,并剪除嫁接口塑料膜;浸沾由适量ABT生根粉+50%多菌灵+3‰磷酸二氢钾充分混合的稠粥状泥浆,使其主根挂满泥浆,放于阴凉处,覆盖湿草帘待用。处理工作全程须在遮阴潮湿的环境下进行。

(二)果穗处理

一是拉穗,即开花前7~10天,果穗生长8~10厘米、小穗散开时,用赤霉素进行拉穗处理。二是膨大处理,即花后12~15天,用15~20毫克/千克水溶性赤霉素溶液+2~5毫克/千克氯吡脲溶液喷洒或浸蘸果穗,进行膨大处理。

五、其他配套措施

(一)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为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穗轴褐枯病等,主要虫害为葡萄斑叶蝉、白星花金龟、绿盲蝽、蚧壳虫等。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在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协调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一是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性,减少田间及树体病原菌基数。二是根据不同的病虫害喷施生物药剂,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以达到有效控制主要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把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以内。

(二)果实采收

1.采收注意事项

采收前20天不可喷施药剂,并于采收前15天停水,可增加含糖量,减少裂果。雨天不采收,避开露水和暴晒采收。

2.采收方法

将果穗从穗柄基部剪下,剔除病果、畸形果、小果、烂果。采收应轻拿轻放,尽量不触碰果粒和果粉,保留3~5厘米果柄,放于果筐时果穗之间不留缝隙,采收的果实避免暴晒。

六、应用案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双河市天益诚种植专业合作社2024年种植夏黑葡萄种植面积约1.7万亩,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执行标准化生产,并配备数字施肥机和数字球阀等智能灌溉设备,建设整合以节水灌溉、遥感监测、决策预警等围绕数字农业管理的应用系统,实现作物生长环境及其生长状态相关数据的实时采集,实现农业数字化,总产量达3.3万吨,单价平均6.98元/千克,年产值2.3亿元左右。与传统的灌溉施肥方法相比可节水20%以上,节肥20%~40%,节省人工50%~70%。葡萄外观、营养品质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可观。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控温、控湿,减轻了作物病害,减少了农药的投入量,生态效益突出。


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24小时免费咨询:18380160036